听新闻
放大镜
【检护民生】全民反诈在行动 拒做电诈“工具人”
2024-08-05 10:24:00  来源:扬州市江都检察院

  电信诈骗是什么?

  电信诈骗是一种低成本、高回报的犯罪,大量不法分子对此趋之若鹜。近些年,电诈手段不断趋于成熟,电诈分子利用互联网、电话等渠道编造各种理由诱骗群众,使得许多受害者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预防在先,反诈于行,广大群众不仅要不断提高防范意识,守好自己的钱袋子,也要警惕电诈新手法,不做电诈“工具人”。

  遇到电诈怎么办?

  “做一个国家扶贫公益活动就可以拿到150万!”

  江都的包某QQ邮箱里收到这样一封邮件,上面的内容诱使他添加了邮箱内李某的联系方式。随即李某告诉包某,需要配合自己做一些扶贫项目,把包某包装成扶贫对象,便可以拿到150万的国家扶贫款。随后,包某便主动提供了自己名下的银行卡和身份证等材料,并跟随李某辗转到了河南、广东等地办理相关扶贫材料。

  每次李某带着包某到达一地后,都会介绍“外勤老师”,“外勤老师”会当着包某的面,用包某的手机和银行卡进行操作转账。包某也意识到其实这并不是申请扶贫款的正常操作,而是在做违法犯罪的事,但自己为了能够拿到150万的扶贫款也就默认了。

  据统计,通过包某提供的银行卡共计帮助不法分子收取不明资金160余万元,其中包括20名被害人被以刷单返利、网上约炮为由被诈骗的76万余元。

  2024年6月28日,扬州市江都区人民检察院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对包某提起公诉。经法院审理,包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六千元。

  检察官贴心提醒

  广大人民群众一定要提高警惕、注重防范,拒做电诈“工具人”。

  首先,在收到来历不明的信息、网络链接、陌生电话时,务必要先核实真伪。

  其次,对于类似“包装扶贫”、“高薪兼职”等引诱性信息要加强甄别能力,要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

  最后,要增强敏感意识,保护好个人名下各类账号、密码,守好银行卡,拒绝成为电诈“帮凶”。

 

  编辑:陈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