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进检察干警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前期江都检察院举办了“我是党课主讲人” 活动,七名干警分别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党的热爱和忠诚。近期将集中编发,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所思所感吧。遵义会议
——中国革命伟大转折点 顾静晨 | 文
“遵义会议会址”是毛主席在1964年所提的6个字,是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旧址留下的为数不多的一幅题字,为什么在毛主席心目中,遵义会议会有如此重的分量?
在党的历史上,遵义会议一直被视为一个转折点的会议,中国共产党由此实现了凤凰涅盘,为什么说遵义会议会是一个转折点?今天让我们一起重温历史:遵义会议--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
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军队100万人,对各革命根据地发动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围剿”,以五十万人重点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在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德国人李德的指挥下,红军奋战一年,没能打退敌人的“围剿”,处于危险境地。
1934年7月,国民党调集31个师的兵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发起全面进攻。到9月下旬,中央苏区仅存在于瑞金、会昌、于都、兴国、宁都、石城、宁化、长汀等狭小的区域之内,中央红军实施战略转移已成定局。
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红军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被迫撤离中央苏区,拥有最高军事指挥权的博古使战略转移变成了大搬家式的行动,红军开始漫漫长征。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多人,当时博古 李德坚持按原计划到湘西与红二 红六 军团会合,但蒋介石早已布置好口袋阵,如不改变原定的前进方向,中央红军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紧要关头,中共中央先后召开了通道会议 黎平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中央红军最终放弃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北部前进,随后的猴场会议上,中央政治局剥夺了博古 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截至此时,王明“左”倾错误统治全党已达4年之久,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红军力量遭受的严重损失,引起了广大干部和战士对王明军事路线的怀疑和不满,纷纷要求改换错误的领导,在强渡乌江夺取遵义以后,党和红军获得了短期休整的机会,开始讨论和反思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1935年新年刚过,1月15日晚上七点,柏公馆二楼,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与会者陆续到来,房间里顿时显得有些拥挤,尤其是王稼祥被担架抬进来的时候。
会议首先由博古作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他把失败归之于敌人力量的强大这个客观因素,周恩来就军事问题作报告指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军事领导的战略战术错误。并主动承担了责任,同时也批评了博古和李德。张闻天作反对左倾军事错误的报告 比较系统批评了博古 李德军事指挥上的错误。
发言时间最长的是毛泽东,毛泽东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到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从水浒传到红色武装的游击战术,从保守主义/逃跑主义/到拼命主义,侃侃而谈,最后毛泽东的发言落在李德的军事指挥上,他说不考虑战士要走路,要吃饭也要睡觉,也不问走的是山路平原还是河道,只知道在地图上一画,限定时间打,当然打不好。手上拿的地图都不准,按照指挥的地点,跑过去一看根本就没有这个地方,怎么打? 会上伤口还在化脓的王稼祥体温很高,但他还是挣扎着站起来发言,批评博古李德的错误,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建议毛泽东参与军事指挥,给毛泽东投出了关键的第一票。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多数与会同志相继发言,同意张闻天毛泽东等人的意见,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三天里,经过激烈的争论,会议做出三项重要决定,一是集中地解决了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二是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三是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会后,在向云南扎西地区进军途中,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中央总的责任,毛泽东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三月中旬在贵州鸭溪苟坝一带决定成立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三人团。周恩来后来这样回忆:没有遵义会议,中国革命不知道要推迟多久。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和军事战争等重大问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1935年2月底,遵义会议结束后一个月,中央红军攻克遵义北部的天险,娄山关,赢得了中央红军长征以来的首次大捷,战斗结束后,毛泽东策马经过山隘,留下了气壮山河的诗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