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旭(扬州市江都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8月23日,全省法院系统入额遴选活动已官宣,917人参加面试,年龄跨度从60后到90后,检察系统的小伙伴们心里敲开了小鼓:“下一拨,咱们?”
有幸刚入选遴选委员会非常任委员人才库就被抽中担任面试考官,更想跟小伙伴们聊聊大家无比关心的话题:入额的路,该怎么走?
其实无需跟大家多聊职场路该怎么走,谁不是寒窗苦读、千闯百考?谁没有经历过跌宕起伏、从头来过?
入额,是职业检察官、法官的起点,也是许多不跨界、不转行的人职场终点。入额意味着什么?
是!独立办案、加工资、级别往上靠,别忘了,还有“目无表情”的轮案系统,“翻脸不认人”的倒计时提醒,更不要说考核到神经末梢的诉判不一、案-件比、监督数据。
有涉检信访?一遍遍释法说理到自己已经偏执;撤回起诉、无罪判决?没有强大的内心难熬过那些反向检视。罪与非罪的纠结,开大庭前夕的煎熬,诉前检察建议“石沉大海”的瓶颈……入额,水到渠成的你才能游刃有余。
给自己设定目标
水到渠成绝不是守株待兔。要给自己设定一些短期能实现的小目标:一年跟办一起有影响的案件,无论是职务犯罪大要案,还是涉黑恶多罪名案件,跟办专案是能力快速提升的“捷径”,一年发表一篇省级以上调研文章,协办的案件成为典型案例、指导案例,所有这些检察贡献都会让勤奋的你获益。
为自己创造条件
做事再主动一点、积极一点,在领导分配任务以前多说几次“我来”。面试中,只要是大家公认表现好的推荐入额人员,都有独特的强项——擅长写稿的能够快速梳理出答题思路,诉讼服务中心优秀讲解员控场能力超一流,参与过扫黑除恶专案办理的将所办案件与司法理念巧妙衔接,哪一条,不是自己给自己铺的路?
逼自己接受挑战
总有些人,在困难面前退让,谈及失败“外归因”。一分钟自我介绍,你准备好了么?哪些办案数据、哪些工作成绩体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设计一条模拟面试题:“无论是‘一号检察建议’、公益诉讼,还是‘七日内答复来信来访’,检察机关在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治理中大有作为。”请你结合司法实践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几分钟内要梳理思路、组织语言,你要接受的挑战包括对检察发展方向的了解,对各项检察业务的熟悉,甚至体现了对社会生活认知的能力和水平。
有没有用“总-分-总”的结构把控框架?有没有用第一、第二、第三概括自己的观点、把握自己的时间分配?有没有真正“结合司法实践”?不要瞧不起这些基础中的基础,“车祸现场”毁的可是你自己的职场生涯。
克服急躁
能够感觉到年轻人对入额表现出的急躁。39%以内的员额比例,独立办案、终身追究的司法责任,真不是只要有学历和办案实践就能够担当的,更成熟一点、更稳当一点,法律人应该是经过生活历练的智者和强者。
克服焦虑
有人担心本院员额空额越来越少,有人担心自己的运气赶不上前几年的小伙伴,他们已经晋升“四高”。所有焦虑改变不了现状,所有攀比是用别人的顺畅催生自己的烦恼。而且,如果要比,不能只跟“传奇”比,许多老同志从没有享受过司法改革的红利,许多综合部门同志还在默默无闻地奉献。
克服懈怠
常有人说的话,却总有人不信。“许多人,都是输给了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你有了排队坐等的观念?你有了偷懒观望的心态?只怕你浑然不觉,周围的人已洞若观火。只怕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
往前走!思维更宏观,关注国家发展和检察事业未来;视野更开阔,入额于人生就是一个职业拐点;举措更扎实,打磨自己、提升实力是不二法则;准备更充分,努力的收获常常超过你的预期。
从踉踉跄跄到健步如飞
是规律,更靠一路的汗水
入额是人生山峰的一个平台
你攀登的每一步
都值得赞美!